令人惊讶的Sony NEX5 NEX3 可换镜头相机(四)总结篇
| |
zouzhou / Posted in 摄影及其工具 on 2010-5-11 / 阅读(11112) / 评论(10) »


总结:紧凑型可换镜头DC之王。 (参见:机身篇 | 画质篇 | 镜头篇

外形时尚可人,配置和性能无可挑剔,画质无可挑剔,价格极富竞争力,这台相机将成为近期我的推荐。

非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,就是镜头的体积,可惜卡口已经设计得这么巨大了,镜头不会小到哪里去;还有就是不自带闪光灯,不过,按照如此优异的高感表现,有没有闪灯的确不太必要了。

另外,目前镜头太少,唯一的16饼干和奥林巴斯的M17一样表现不佳,建议想上Sony NEX的朋友先配18-55套头,等今后有更优秀的定焦出来后再增配。机身,我建议直接上NEX5吧,体积更小更轻,性能也更强。

相信这台机器出来后,市场将掀起一场降价狂潮。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 
分享到:

This article has been read for 11112 times.It is tagged with , , , .
10 Responses
pentax用户 says:
at 2010-5-13 16:06
松下20/1.7唯一的不足,就是远景太平了,像被拍子给拍平了一样。中近景的表现那确实是很彪悍。
补充一个最大的缺点(对我来说):中景焦外乱可乱,非常乱!

要是论锐度,那是相当强悍
zouzhou 回复于 2010-5-13 17:18
godboy says:
at 2010-5-13 15:58
打电话给SONY中国了,回答说根本不知道有这个产品,也不知道何时会发布上市,难道SONY不准备在中国卖了,逼大家去买水货?
这个应该不会,可能客服还没培训新产品,中国好像还没开发布会吧
zouzhou 回复于 2010-5-13 17:20
godboy says:
at 2010-5-13 14:14
NEX当务之急是要出一个好镜头,不需要多牛比,只要到达20 f1.7效果即可。
看下松下的20 F1.7,有多少m4/3的用户买了这个镜头,M4/3有现在的成就,此头功劳不小。
现在就等看看Nex上市后的用户反馈了。
按照报价,16mm和狗头一个价格,因此价低质次很正常。松下的20可是贵哦。

我希望Sony为NEX系统出一个24mm F2(等效35mm),体积不要超过现在这个16mm,就完美了。
zouzhou 回复于 2010-5-13 17:24
pentax用户 says:
at 2010-5-13 10:52
索尼还是因为财大气粗。同时做两个卡口是需要相当财力物力支持的。宾得的两个卡口,都是历史遗产,成本早已分摊,而且有老镜头群做支持,继续发展的风险要小很多。现在同时开发两个卡口的厂家,索尼几乎是唯一的一个。松下和奥巴的两卡口是共享关系,三星的两卡口有一个是共享宾得,佳能尼康都是单卡口。唯二的是徕卡和索尼,索尼继承了maf,又自己搞出来一个全新的E。就凭它在数码相机市场5%的占有率,没有背后母公司的财力支持,难以想象。徕卡就不说了,这个世界的各行各业都需要一个神话。呵呵。

样片我看了,磨皮的情况比nx10好,但整体画质相当凑合。考虑到索尼有现成的cmos和图像处理算法,只能归结为镜头素质不佳。如果只看各类evil专用镜头的话,m43的素质依然最高,完全不逊色于单反。

饼干头极其考验设计者的能力,尤其是单反上。直到今天,也只有变态如宾得,能把饼干头搞成全系列。
hisoka says:
at 2010-5-12 23:25
我觉得后续镜头肯定会发力的
经典焦段的35定和50定不都还没发么...
法兰距短,广角越容易做,这也许是为什么Sony先选择广角饼干的原因。希望接下来能看到等效35mm的饼干,不够短期估计没戏
zouzhou 回复于 2010-5-13 10:04
inkview says:
at 2010-5-12 11:49
从操作的设置上看是高端dc的路子。。其实我想说如果走时尚路线的话 会有人用那种比例极不协调的变焦镜么。。当然这是个相当好玩的东东,sony就是会吸引眼球啊。。
镜头的外形有待市场考证,就机身来说,我个人还是很喜欢的。

总之,市场竞争越多越好,反正我们享福
zouzhou 回复于 2010-5-12 13:16
pentax用户 says:
at 2010-5-12 10:24
冷水好冷水好,我对这些机器都比较谨慎。关键是三星索尼之流,都不是光学底子多深的厂家,做这类东西还是消费数码的路数。

等宾得吧,奥巴早晚要被松下拖死。。。
现在看来,NEX的软肋就是镜头,这一点的确是要向奥林巴斯和宾得好好学习,就机身来说,很难找到性价比能PK的对手,有点LX3当年傲视群雄的感觉,只是LX3性价比实在是一般。

宾得据说没有做Evil的打算呐,杯具!

奥巴受松下感光元件的拖累太大了,Sony的背照式xxx还是有点牛逼的。这就是核心技术啊,D90和K-x的也是sony的CMOS。
zouzhou 回复于 2010-5-12 13:15
godboy says:
at 2010-5-12 08:50
泼点冷水
UNWIRE的编辑试用后反馈有以下不足
1 对焦速度与三星NX相当,不如松下GF1,暗部对焦会迷焦,同情况下GF1可以顺利合焦。
2 室内自动白平横不如GF1准确。
3 操作不适合有单反使用习惯的人,所有设置均需进入菜单层层设置。而且,貌似没有曝光或ISO的锁定功能。
4 画质上,边角成像不如M4/3的机器,而且编辑个人觉得ISO 800以下的画质也不如GF1

还有看了IMAGINE-RESOURCE上的评测,视频拍摄只有自动模式,快门,光圈,ISO全部无法调整。不过1920*1080的画质表现还是不错的,比GH1的表现好多了。同样是AVCHD的17M压缩码率,只能说松下的GH1在这方面是个半成品了。

个人感觉这个NEX的定位其实是主打高端DC市场的(LX3,S90这块),SONY本意可能是不太希望过分冲击到他的DV和入门单反市场。所有在机身操作设置和视频上和入门单反和DV还是有区分的。
这个冷水太不够刺骨了。

对焦速度非致命伤,相信不会烂过奥林巴斯,GF1的对焦速度可是行业第一。室内白平衡不准、操作不习惯这实在是难成为明显缺点吧。对于你说的画质,我在镜头评价里面已经提及,那是镜头的事情,跟机身没有太大关系,你把宾得的40饼干转接过来,保证边缘好的一塌糊涂。

对于视频,现在这样已经不错,专业的视频操作功能未必是民用用户的追求吧?
zouzhou 回复于 2010-5-12 13:09
pentax用户 says:
at 2010-5-12 07:48
这台机器会对旁轴用户产生相当的诱惑,aps画幅,18的法兰距,优秀的高感,还有可以af的镜头和极其不贵的价格,怎么看都比徕卡m8合适。更是在epson rd之上。

就看转接环了。估计旁轴老镜头和电影头又要涨价了。
18mm的法兰的确非常吸引人,但是我感觉舱内会不会太紧凑,就跟无敌兔一样,某些大屁股拧不进去。

旁轴用户的确要高兴坏了,转接环似乎还没消息,但是相信第三方会做的
zouzhou 回复于 2010-5-12 13:00
Locaiton! says:
at 2010-5-11 22:57
sony这次很厚道,机身的包装里面包括了一只闪灯!!
确定了么?
zouzhou 回复于 2010-5-12 12:50
分页: 1/1 第一页 1 最后页
发表评论

昵称

网址

电邮

OpenID登入 高级选项 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