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-P1测试、对比E620、兼谈D5000
| |
zouzhou / Posted in 摄影及其工具 » 机身 on 2009-7-28 / 阅读(9869) / 评论(5) »
用E-P1拍了两天,同时把大家最关心的和E620的画质对比也做了下测试。项目繁多,我不准备贴图,只说结论,信任老人的严谨态度的就读下去,非要看证据的童鞋可以pass。

E-P1+M14-42和E620+25饼干的外形对比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机身
漂亮没的说,做工很扎实,右手握持感一般,抓不牢。重量比想象的重,体积没有想象中的小,小铅球一个。

时间长了右手处机身会发热,估计是芯片在右侧、金属机身导热的缘故

问题也是有的,虽然是金属机身,但是相当娇气,尤其是上下面板,表面稍不留神就会划伤,各位千万要小心呵护

LCD屏
老实话,3寸足够大了,但是分辨率真的是太落伍,颗粒感强,用起来只能说凑合,还好拍视频没有拖影。我个人感觉其实还不如用E620的那块2.7寸的屏,干嘛整这个大个,清晰度又不够。LCD色彩偏黄,饱和高反差大,比电脑上看明显更讨喜,这个伎俩在市场上似乎已经很普遍了,建议在菜单中调整下LCD的色调。

操作
单手操作是不可能的。在转波轮和按按钮的时候,一定需要左手拖住相机。LCD很大,导致右边按钮挤成一团,老实说,布局不是很合理。而且主波轮太小,阻尼不够,的确是容易误碰。

M14-42镜头
我真没想到展开和收拢镜头是这样子玩的,奥巴真是有“创意”。镜头正常工作的时候真长,丑了点。关于其成像,这个镜头表现还是不错的,细节如下:

广角视角超过预期:似乎超过14的意思,就像老14-42在14mm端明显广过14-54(焦平面位置相同的情况下)

锐度:广角端不错!锐度接近牛头水平,但是长焦端就差了不少,清晰度不够,反差也低

焦外:比较意外的是有些时候奶油感还不错,有点德头味道,不知何故,尤其是弱光拍摄时。在正儿八经测试中表现一般,比12-60稍差(其实12-60就已经很一般了),跟50 F2没法比(废话)。在大多数片子里面,二线性有,但不是很狗。

紫边:广角边缘容易出现,尤其是阴天。表现一般。

对焦
光线好的时候还不错,没有想象中的慢。但是场景稍暗一点,那就纠结了,呼呼地拉风箱,这种时候还是选择手动对焦吧。对焦过程每次都是推拉推三步,弱智得不得了,比小DC还纠结,但愿如奥巴所说今后能通过固件改进。
有个问题,E-P1能点对焦么?我不要这么大一个框框的范围。

快门时滞
就跟目前的主流DC一样,跟单反没得比,但是要说明显的延时感觉也没有。扫街是足够了。

取景
没觉得外置取景器的必要,本来就是个大DC,就按照DC的方式去使用,看着LCD拍很舒服。

动态范围
结论是非常接近E620,不错的。经过测试,E620和E-P1这两台机器的基准感光度都是200。100度的时候动态范围很一般,200的时候达到最好,E-P1的高光细节比E620差一点(但是差距不大),E-P1在高光的过渡区域会有偏色现象。

噪点表现
总的来说就是,低感不干净,高感表现优秀。E-P1 ISO 1600室内完全可用,ISO 3200就勉强了,这对于奥林巴斯来说,已经是一个巨大进步!希望低感能向松下的G1/GH1学习。和E620的对比结果:
降噪关闭时,E620差E-P1一档,通俗点说就是E-P1在ISO1600可用,E620只能是ISO800可用,E620的彩色噪点多于E-P1。两台机器降噪关闭时均细节损失较少,锐度保持得较好。
降噪在标准时,E620差E-P1不到一档。两台机器均细节损失大,锐度下降明显。

色彩
我只说我发现的问题,对红色层次表现糟糕(Natural模式)。

摄像
这个功能方便好用,手动变焦对焦都很顺畅,防抖作用明显。

但是切记不要在视频的时候打开C-AF连续对焦,机身前的mic会把自动对焦中的“咔咔咔”声清晰无比地记录下来,还是选择S-AF+MF手动微调吧。

还注意到一点,拍视频的时候,广角不再是14mm,似乎接近17mm的样子,长焦也跟着变长了,我估计是因为要用到周围像素的缘故。

总的来说:
优点:
  M14-42广角端表现优秀
  机身高感成像表现优秀,ISO 1600可用
  动态范围高,和E620不相上下
  机身做工扎实,复古造型绝对亮骚
  摄像方便好用
缺点:
  M14-42长焦端表现不行
  对焦稍慢
  低感暗部噪点不理想
  LCD分辨率落伍
  上下机壳容易划伤

这是一台个性非常鲜明的机器,优点大过缺点,只是目前价格稍贵(M14-42套机6000左右),有米的朋友就上吧,还可以玩莱卡、福伦达等优质小巧的旁轴头,想想也超爽,没米的朋友再等等。周末在外拍的期间,有个中年人专门跑过来看这台相机,我问他为啥感兴趣,他说喜欢这种复古的造型。目前从渠道得到的消息是,这台机器基本上来一台抢一台,卖疯了,银色机身+黑色镜头的配置更是难寻。有些同学就偷着乐吧。

欢迎继续提问!不过老人只能凭记忆回答了。

ps:尼康D5000这台机器我也用过一段时间。D5000最大的缺点和E-P1一样,LCD不行,看得人很绝望,500D的表现就好多了。第二个缺点就是手柄握持感不好,可能女孩子比较适合。第三个缺点就是虽然貌似ISO 3200可用,但是中灰以下水彩画现象很严重了,暗部细节全无,还是老老实实用ISO 1600吧。第四个缺点是,自动白平衡很诡异,建议在不同场景使用正确的白平衡。

 
分享到:

This article has been read for 9869 times.It is tagged with , , .
5 Responses
pentax用户 says:
at 2009-7-31 09:13
大概是经济危机,各家都难过吧。佳能前天公布业绩,数码相机部门收入下滑22%。佳能尚且如此,其他家可想而知。奥巴不容易,在EP1上貌似真要打个翻身仗了。也多少让我这种怀疑m43系统的人转变些看法。好像连那个著名的G2,也在考虑试一下EP1。

不过,用LCD对焦你感觉方便么?可能是我用DC比较少,家里的破尼康DC快门也太慢,我用DC,十张至少糊六张,除非光线特别好。我感觉DC的快门天生慢只是一方面,LCD取景对焦的姿势似乎也不利于拍照时稳定机身,不似眼平取景可以用鼻梁和收拢手臂做支撑。EP1用起来这方面如何?

快门时滞比索尼理光的那些快拍DC慢or快?
我用着似乎还好。操作如何,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去店里感受下。至于稳定,有IS防抖,你怕啥。
ps: 快门慢跟DC有啥直接关系?
zouzhou 回复于 2009-8-2 21:33
pentax用户 says:
at 2009-7-30 16:48
ep1发布时还觉得奥林巴斯在抢钱,现在看奥巴非常厚道啊。尼康今天出D300s,一个aps画幅的机子卖15000。前两天理光出GRD3,一个1/1.7尺寸ccd的破DC,叫价5800。。。太疯狂了。。。

郑重考虑过年前后上ep1
我看了GRD3的官方样片了,成像不理想。D300s是很尴尬的,这个价格估计很多人直接去买D700好了。E-P1在dpreview的评测出来了,可以看看。当然GH1也不差,也可以考虑的
zouzhou 回复于 2009-7-30 22:14
pentax用户 says:
at 2009-7-29 18:36
http://www.dchome.net/redirect.php?tid=710297&goto=lastpost

看完这组照片,倒是对ep1非常动心了。。。
pentax用户 says:
at 2009-7-28 22:39
可能对机子的需求、期待不同吧。我这不算啥,WJ上yy佳能今年出apsc尺寸旁轴的还大有人在grin就握持感和造型来说,我对奥巴的E300那真是念念不忘。。。

如果ep1降到4000以下,我会考虑弄一台玩儿玩儿,hoho
我手上有一台E330,欢迎来收
zouzhou 回复于 2009-7-29 09:17
pentax用户 says:
at 2009-7-28 19:48
我很奇怪,奥巴的工业设计师是不是为了装13太过脑子秀逗了。右手握持为什么非要设计成现在这样?学一下Ricoh的GRD系,弄个薄一些的类单反手柄会死啊。。。按理说,当年奥巴的C系人体工程设计已经不错了,为啥到了ep1这儿反而还退步了?就为了照猫画虎的复刻pen的外形么?买椟还珠啊。

没有眼平取景器也就罢了,lcd不能翻转,会丧失很多乐趣。这机子做口袋机还是太勉强了,虽然厚度比佳能G10要薄不少,但镜头缩不回去就没法当口袋机,除非弄出来一堆超级饼干头。。。

为啥当初要废掉3/2尺寸的ccd标准呢?弄得我现在想上单反备机却很纠结,ep1个头大了,dp可靠性不高,G10快门时滞长,grd成像差,lx3修片修的太假,f200和cx1手动太弱……nnd,也不知道是我要求太高了,还是厂家做东西太抠了
你做了老板,一样不会给消费者完美的机器的,这是商业规律。我只是希望E-P1能热销,这样奥巴能有足够经费去研发更好的定焦头和后续机身。
zouzhou 回复于 2009-7-28 21:27
分页: 1/1 第一页 1 最后页
发表评论

昵称

网址

电邮

OpenID登入 高级选项 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