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林巴斯新机又要扭捏出场了~
zouzhou / Posted in 摄影及其工具 » 机身 on 2010-1-27 / 阅读(5805) / 评论(2) »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另外图请见:http://www.olympusamerica....

这次看起来似乎又是M4/3,这么小巧。看露出来的部分,有如下端倪:
机顶左侧有闪灯(终于加上了!)
右手握持处有突起,估计手感会好于E-Px
模式拨盘放了上来,复古路线不变
小巧紧凑,也许是比E-Px低一档的定位——入门M4/3,估计价格也相对低廉


看来奥林巴斯的重心已经开始从4/3转到M4/3了。各位想玩4/3系统的盆友要慎重。
搅局的终于来啦:三星 NX10
zouzhou / Posted in 摄影及其工具 » 机身 on 2010-1-5 / 阅读(7480) / 评论(4) »
[1月10日补充]NX10和GF1的对比,高感看着还不错的说。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搅可换镜头DC局的,三星已经不是第一个了。但是我对理光的组合式GXR不是很感兴趣,我更支持三星NX10。

三星之前一直跟在宾得后面试水单反,似乎做的一般,也难怪会在产品创新上积极发力,这不,第一台可换镜头APS画幅DC就被他摘取了(GXR严格来说不算)。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先看主要参数:
1千4百万像素,APS-C画幅CMOS传感器
3英寸AMOLED显示屏,61万像素
电子取景器(92万总像素,640x480)
全新卡口
镜头防抖
1280x720,30帧/秒高清拍摄,采用H.264标准压缩,单声道
体积:胖过E-P1,瘦于G1
重量:加上电池、饼干头一共约500克,重过E-P1和GF1,轻过G1


镜头:
饼干 30mm F2(等效43mm),85g
18-55mm F3.5-5.6 OIS,198g
50-200mm F4-5.6 ED OIS,417g


样片见:http://www.dpreview.com/ne...

其实,对于NX10的硬件配置,真没什么可遗憾的,非常有竞争力,尤其是这块机背显示屏,之前见识过其效果,和普通LCD明显两个档次。那么,画质呢?看了dpreview上的测试片,老人有如下评价:
[24日增加]
周末天气不错,周五用套头拍曹方的现场,周日带着K-x和DA21去龙井路走了走。有些感触,但是没条理,想到什么说什么:


1、白天K-x对皮肤的表现非常讨喜,细腻啊,这一点比O强
2、拍风景就不如O了,对红黄蓝缺乏修饰,一般O是把眼睛看到的蓝色表现得更加突出,而K-x则是很淡淡的一片
3、Adobe RGB和sRGB下暗部色彩层次区别很大,我的建议:如果你对颜色很挑剔,一定要选择AdobeRGB模式
4、对焦迅速,只是K-x没有红点,也不知中心对焦多大,有时候很容易对焦到背后细节丰富的地方,入门机就这样,还好取景框较大(相比O家),近处手动对焦修正没问题
5、eneloop一组拍1000张没问题
6、视频拍摄很是舒服,好用,也够用
7、一定要把高光补偿打开,这样高光动态直接出图就接近E620的表现,不爽的是,最低ISO变成200起跳
8、我拍演出的时候全用的ISO 6400,把图缩到长边1280px后,非常好,作为一个从O家过来的人,鼻涕眼泪一把把地流
9、对黄色的层次表现有些诡异,有断层感,不是很好
10、宾得的工程模式调焦很方便,试了几个参数,发现机身根本不跑焦,这一点强过KX0D
11、机身手感很一般,右手处总感觉塑料没装紧,不实
12、K-x很小巧,和E620差不多大小,奥巴要加油
13、反转负冲模式虽然说是随机,但是如果画面中某种颜色占大部分面积的时候,出来的色彩还是有一致的倾向性的,玩玩好了
14、自动对焦模式,没对上焦不许释放快门!我靠,不知道宾得怎么想的,好歹应该给个参数可调吧
15、白平衡在黄昏的时候的确有点诡异,不能突出那种暖暖的金黄,这个机子的色彩取向还需要研究


[17日增加,同样无图有真相]

18-55 DAL套头
其他焦段的中心锐度都还不错,只是55端的最大光圈实在是肉,收到F8还凑合。虚化的感觉不错。这个头平时用用还可以。

55-300套头
素质优秀,没用过200套,没法比较。印象中,作为这种长变,一般都会在最远端有明显的锐度下降,但是,这个镜头300mm端最大光圈一样很锐利,所有焦段收到F8之后中心都非常好,边缘锐度一般,长焦有轻微紫边。
对焦异常准确,比18-55套准确多了。
总的来说,相对于这个价钱,300套是一个非常超值的镜头(只要你对噪音不太敏感)。但是这些只是近景测试数据,户外实拍还没有进行。大雨大风你啥时候停?

K-x机身
暗部对焦:一般,但是比我的E620强太多了,E620是著名的龟速。
摄像:720p用起来不错,可惜不是25fps或者更高。有个问题,开了防抖之后,相机摄像时会把防抖的噪音录进去,切忌在安静的场合开防抖摄像。


16日,第一天上手,总体感觉:K-x太令人震惊了!

18-55套头居然轻松干过奥巴的套头,无论是中心锐度还是质感还是焦外润感。

55-300套很不错,如“pentax用户”所说收到F8也够锐利了,性价比超高,但是!缺点——对焦噪音巨大,注意,是巨大。

动态范围——看来超过K-7是一点悬念也没有了,K-x的高光动态有点诡异,乍看起来一片死白,但是高光中有丰富的层次,用PS把高光降下来之后居然接近E620的高动态表现!并且,很欣喜的告诉大家,K-x ISO100和200和其他ISO的动态范围几乎完全相同。

对焦很迅速,能找到当年Z-1p的感觉。

最重要的,在我看来,ISO6400可用!

明天继续细化。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居然是连头带CMOS/CCD一起换!乖乖,创意很好,实用性太差了吧,你当大家都是专业用户么。。。。

目前得到的消息是:
体积比E-P1, GF1要小(Nice!)
发布的组件中有(等效焦距):
- 50微 + 12M CMOS
- 24-72mm F2.5-4.4变焦 + 10M CCD
(注意,是小的,象饼干的那个)

按照以前流传的:“prime has 33mm real focal length, the zoom 5,1-15,3mm”,当时看到的时候,是当笑话,一个明显是APS画幅,一个明显是小DC画幅,怎么可能?现在看到实物图,真是一切皆有可能。

意思就是说,这两个镜头附带的感光元件尺寸是不一样的!对于控制镜头体积是个好主意,但是成像就难统一了。

更多清晰大图请见:http://forum.xitek.com/showthread.php?threadid=660168
视频在此: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gcardinal/4090854014/

初步评测见:http://www.dpreview.com/previews/RicohGXR/
样片见:http://www.dpreview.com/news/0911/09111002ricohgxrgallery.asp

我的评价:镜头成像很一般,高感也差强人意,最可怕的是窄窄的动态范围,看来理光还要加油。

之前的小道消息:
The smallest interchangeable lenses camera on the market today – smaller than m4/3 from Oly and Panny.
You can change the sensor! The lens and the sensor form a package! I told you this one would be something special.
Available in December.
Two lenses introduced: 24-72mm f/2.5-4.4 with 10MP CCD built-in sensor and VGA video. Price: £300.
50mm f/2.5 macro lens with a 12.3MP CMOS sensor and HD video. Price: £600.
Ricoh GXR body price: £420.

They say the Ricoh GX3 is smaller than the Panasonic GF1 and Olympus E-P1. Our source “Batman” has following information “the prime-lenses has aps-c sensor, zooms have 2/3 sensor and so on“
我将在本文评价如下设备:(详细带图,这次终于是老人亲自拍摄了)
Olympus E-P2
松下 GF1
松下 20mm F1.7饼干头
M4/3外接取景器
宾得 K-x
Canon S90
Canon 7D
富士 Real 3D W1


Olympus E-P2


今天把真机摸了很久,也拍了很多样片。综合如下:
外观:就是把E-P1涂成黑色,热靴高一点而已,其他雷同
对焦:对焦视频请下载)我把E-P2的对焦上传了,请看官自行下载。比较让人失望,还是要推拉一个来回,感觉比E-P1进步了一点,但是相比松下的坚决而快速的对焦,奥巴的拖泥带水式对焦仍然显得相当弱智。
电子取景器(EVF):144万像素,相当细腻,暗部表现也很好,拖影不可察觉,相比松下20万像素的EVF,强了很多。
成像:在色彩、动态上没有太大区别。原先抱有一丝希望的噪点表现,唉。没有进步,低感下(100,200)依旧噪点多多,高感1600度,似乎还比E-P1略差了点,只能算勉强可用。3200依旧不可用,6400惨不忍睹。
新增滤镜:那个模拟浅景深模型感的滤镜,可能是焦距的缘故,效果不明显。这种也就是玩玩而已的,今后会有多的是软件来模拟。

结论是:完全不建议购买,除非你是它的外形控。


松下 GF1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非常非常令人失望!

完全配不上E-P2的称号,充其量也只是E-P1s而已。一向积极进取的奥巴咋回事了?

之前E-P1的几个必须改进的问题:可怜到极致的23万像素LCD、低感光度下汹涌澎湃的噪点、远不及松下的对焦速度、内置闪灯,这些居然都没有什么改进。难道仅仅是把机身涂成黑色,加了区区AF跟踪、多了两个艺术滤镜、可以外接EVF,就能称之为第二代的机子么。跟前不久发布的GF1相比有竞争力么?

样片可以参考:http://dpinterface.com/rev...,建议仔细看看ISO100 ISO200 下的噪点。还有一些样片:http://www.mycen.com.my/bu...

在我看来,唯一的进步就是在3200和6400的时候,彩色噪点进一步改善;Diorama滤镜,模拟模型拍摄的效果(但这个只是小伎俩)。其他的地方,等我明天亲自摸了相机再说。

另外,Leica X1的样片也出来了,狭窄的动态范围,有失水准的莱卡镜头,啧啧啧,你们俩可真是。。。难兄难弟。
分页: 12/22 第一页 上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页 最后页 [ 显示模式: 摘要 | 列表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