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说宾得小饼干之DA21mm F3.2
zouzhou / Posted in 摄影及其工具 » 镜头 on 2009-11-24 / 阅读(21619) / 评论(6) »


【童鞋们记得围观本文后面的“pentax用户”留言,精品文章】

换算成135格式,是31.5mm,和小公主一个视角,但是和小公主就没法比了,只能用性价比PK。这个头的使用总结如下:

紫边:
大光比的时候,有!但是可以忍受,日常情况紫边不多见

锐度:
中心全开就很锐,边缘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差(边缘比套头强太多太多),到F5.6中心锐度达到最佳,F8中心和边缘锐度很和谐

焦外:
差!极差!用我的话说,就是比狗头还狗。我在21mm焦段和套头同场景同光圈对比,套头明显焦外油润很多。这一点有点砸宾得Limited的牌子。这和小公主的焦外之完美相比简直是两个极端。

做工:
没得说,太好了,拿着把玩是一种享受,还有,只有宾得在自动头上能把对焦环的手感做得和手动头一样顺滑

畸变:
当然有,不过这个对我不算缺点,我喜欢

逆光眩光:
表现很好,只是偶尔出现

总结:有褒有贬,另外光圈也小了点,至少应该F2.8吧。这个头值得改进一下出个新版。小公主也需要改进,数码技术突飞猛进,那些传说中的名头,在紫边和大光圈锐度上,开始逐渐体力不支了。
Olympus Zuiko ED 50mm F2 Macro
zouzhou / Posted in 摄影及其工具 » 镜头 on 2008-11-12 / 阅读(8624) / 评论(1) »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原谅我,我实在忍不住要夸一下这个镜头。

之前用过蔡司的标头,对F5.6之后的锐利成像和F2之后的完美虚化印象颇深,但是,有了这个镜头之后,我很坚决地把蔡司给处理掉了。Why?

很严谨地PK过,O记的这个头除了光圈小了点之外,在画质上还没有发现比蔡司差的地方。
锐度:
蔡司完败,Olympus 50mm F2在最大光圈就已经有很高的锐度了(接近蔡司收缩到F4之后的水平),收缩两档之后比蔡司的锐不可挡还要锐不可挡
紫边:
也是蔡司完败,O记表现得很轻微(相比之下)
焦外:
仔细比较了每一档光圈下的散景,两个镜头的表现几乎一模一样。只是要注意:蔡司最大光圈的焦外是很难看的(很愣,只是景深浅而已),F2之后才进入可用范围
近摄:
还用比么,O记这个是微距镜头
畸变:
几乎为零的畸变是微距镜头的基本要求(当然这对出好片子并非是件好事,这里只是就事论事)
眩光:
啊,这是蔡司的死穴(眩光有时候也是件好事,尤其是喜欢lomo的文艺青年们)

以上全是基于实事求是,dpreview上也做过评测,大家可以参考。当然这个头也是有明显缺点的:
50mm标头锐度大比拼
zouzhou / Posted in 摄影及其工具 » 镜头 on 2008-7-9 / 阅读(10008) / 评论(1) »
看看你手中的头究竟有多牛!我推荐的卡尔蔡司 50mm F1.7没错吧!但是还要打击一下蔡司迷,因为奥林巴斯的50mm F2更好。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中心锐度
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边缘锐度

Contax 50mm F1.7 T* Carl Zeiss
zouzhou / Posted in 摄影及其工具 » 镜头 on 2008-6-8 / 阅读(13866) / 评论(3) »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  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  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试拍图

用Olympus数码单反的好处就是可以接上各种厂家的镜头,法兰距短呗,成像圈小呗,统统接过来。
  
在镜头发展史上,除了之前介绍的天塞Tessar结构,还有普兰纳Plannar结构,后来的这个实现了更大的光圈和更好的焦外虚化,也有效抑制彗星相差,说白了就是啥都行,除了体积大些。
  
Contax蔡司50mm F1.7这个头,据说比姐姐F1.4锐度还要好,除了镜身塑料之外,没什么缺点,性价比很高。用了几次,也做了些测试,谈谈感受:
  
综合画质打分:
F1.7  70分  严重紫边、肉
F2    80分  较重紫边、锐度有提升
F2.8  90分  略有紫边、锐度达到好头水平
F4    93分  紫边几近消失、锐度达到牛头水平
F5.6  96分  边缘略有紫边、锐度达到最佳(顶尖水平)
F8    96分  边缘略有紫边、锐度达到最佳(顶尖水平)
  
综合最佳光圈:F5.6/8。焦外非常柔美(各个光圈),可看样图,碰上光源的时候形成六边形光斑,在现在全是圆形光圈的时代显得格外另类。缺点是:紫边和逆光吃光。总的来说,该头焦距在4/3系统上等效100mm,表现力强,出片率高。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 
也简单说说这个镜头。
 
锐度:极好!最大光圈时中心即达到最佳分辨率(一般来说,奥林巴斯的镜头都有这个优点),和自家的12-60对比,差距不大
 
色散:边缘部分严重!红紫色明显。并且无论是F2.8还是F8.0,几乎没有改善。
 
桶状畸变:非常明显
 
对焦速度:迅速
 
对焦环手感:很差,由于是电子式的,手动时要转N圈
 
E420配合25mm F2.8扫街真是再适合不过了,小巧、对焦快速、大光圈,既不成为出行的累赘,拿起单反的时候又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非专业感,非常看好奥林巴斯的这个套装。其实按照Olympus的镜头设计能力和4/3的特点,做出个25mm F2.0的饼干头一点问题没有,可是他不做,可惜。景深过大是4/3系统的痛处。
 
希望未来奥林巴斯能推出更多焦段的饼干头,比如18mm,45mm,这样轻量化路线才完整。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 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试拍图

该镜头全称 Carl Zeiss Tessar T* 45mm F2.8 天塞百年纪念版 for Contax/Yashica
 
饼干头。当奥林巴斯推出25mm F2.8饼干头和E420的时候,市场忽的一下将注意力转到了轻便相机上。虽然此前宾得一直在宣传小就是美,但是到了数码时代,宾得并没有推出小体积的机身。
 
现在市面上还能买到的饼干头(未停产):宾得的N公主,奥林巴斯的25mm F2.8,都是自动对焦镜头。已经停产因而只能在二手市场找到的手动饼干头有:Nikon 45mm F2.8 P、Contax 45mm F2.8、福伦达40mm F2。
 
Nikon的那个,推出的时候是配合FM3A,带触点,量不大,如今国内二手市场也很少见了。福伦达的那个有nikon口,光圈大,还不错的镜头,也不多见。
 
我呢,最近弄了个Contax 45mm F2.8百年纪念版,看中其仅仅90克的轻便、1.8cm的身高、Zeiss T*的招牌、经典的天塞结构。说说使用感受,给需要的人参考:
 
锐度:
一直以来,天塞是被号称鹰眼的,何况是T*级别的镜头。我使用的情况是,这个头全开光圈锐度一般,F4.0有较大提升,F5.6-8.0锐度达到最高。当F5.6-8.0的时候,的确是锐不可挡,反差和层次极好,不输于任何一款牛头。
 
光圈:
我发现这个头在4/3系统上,按通光量,其最大光圈接近2.0,因而带来更高快门速度
 
焦外:
由于设计使然,天塞很少有焦外柔美的代表。这个头也不例外,用现在的话来说,二线性偏重。尤其是全开光圈的时候,反差较低。F5.6的时候反差还凑合。
 
逆光:
几乎没有吃光的情况
 
色散/紫边:
极端光比情况下,最大光圈时,边缘有轻微紫边。可以说,在99%的情况中,没有可察觉紫边。非常难得,要知道,同门的50mm F1.7,即便是光圈收缩到F4,仍然有轻微紫边的。不知道为何这个镜头如此优异。
 
对焦准确性:
从F2.8到F5.6,存在焦点略微后移的情况,切不可用F2.8对焦后,再收缩光圈曝光。正确的做法:用什么光圈拍摄,就在什么光圈下对焦。
(测试了一下,我的Nikon AIS 105mm F2.5、Contax 50mm F1.7也有这个问题,是手动头的通病)
 
手感:
对焦环非常顺滑,阻尼适中,金属镜身,手感没的说
 
总结:
在4/3机身上,该头的焦距变为90mm,加上其小巧无比的镜身,是一个非常适合特写、人像和抓拍的镜头。即使是未来更高密度的感光元件,相信F5.6也一样从容应对。相比之下,Nikon无比经典的Nikkor AIS 105mm F2.5在分辨率这一项上已经完全败下阵来,细节和层次已经明显跟不上时代,只剩下完美油润的焦外。
分页: 9/10 第一页 上页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最后页 [ 显示模式: 摘要 | 列表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