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显然是我手上有了E16-70这颗才敢这么自信。
正好还有蔡司ZM 50/2和老狗头E18-55,和蔡司E16-70/4一起做个测试对比,对比的结果是:

焦外:50mm端,E16-70差于E18-55
这是让人比较惊讶的部分,表面上E16-70各个焦段都能提供良好的柔美的焦外,但是实际使用中,我发现,在中距离的情况下,焦外并不出色,对比测试的结果也证明了这点,在F4、F5.6重点光圈下,焦外表现:ZM 50/2 > E18-55 > E16-70。所以说,Sony的E系统狗头不狗,是有道理的(当然,那个E16-50就别提了,很狗)。

E16-70焦外的主要问题是:光斑内年轮明显,脏兮兮的;中距离下二线性明显。

分辨率和锐度:50mm端中心,E16-70差于E18-55
任何光圈下,E16-70都不能和ZM50相比,这是可以理解的,但是在50mm焦段的中心锐度上,E16-70败给了E18-55,这点就说不过去了。

E16-70的优势在于广角端,还有画面中心和边缘较为均衡的锐度表现(不像E18-55边缘糟糕)。
E16-70的弱项是在长焦端,F4的时候,彗差明显,色散也明显,偏肉,收到F5.6后有明显提高。

眩光:
E16-70抑制得非常好,是亮点。

紫边:
简单说下奥林巴斯新旗舰E-M1
zouzhou / Posted in 摄影及其工具 » 机身 on 2013-9-10 / 阅读(5581) / 评论(1) »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在硬件上,比较出彩的地方:
能通过转接的方式兼容老4/3头并支持自动对焦,但是估计没几个人这么干吧;奥林巴斯把E-M1的取景器做到了全幅机的取景器感受,大尺寸,看进去不再是黑洞般的体验了;满身的按键和波轮,此机在手,操作无忧。

E-M1的画质比较奇特,要我评价,就是两头翘的表现。什么意思呢?
分页: 1/1 第一页 1 最后页 [ 显示模式: 摘要 | 列表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