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这台机器完蛋透了!

前不久我刚唱衰过它的定位和价格,留了一丝侥幸希望给画质,没想到现在连这最后的期盼也破灭了。如果要我给这台相机评级的话,属于完全不建议购买型

官方样片可以看这里:http://olympus-imaging.jp/...

什么艺术滤镜这类的噱头,根本就是鸡肋。对于中高端的摄影爱好者,他们更愿意把色彩的调整交给后期;而对于入门的用户,根本就不需要这么贵的相机!这个E30的定位真是有够糟糕。

样片的色彩是没法看了。看看噪点表现吧,截取几张样片的暗部,ISO 200便成这样了,松下LX3(目值得推荐的素质非常不错的DC)的表现都和E30有得一拼。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下面的是所谓的仿黑白胶片的滤镜效果,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这就是奥林巴斯理解的胶片颗粒?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(转载自xitek)器材派的最高境界
zouzhou / Posted in 摄影及其工具 on 2008-11-23 / 阅读(6906) / 评论(2) »
好玩得很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1 任何相机都可以拍摄任何题材!
2 任何胶片都可以拍摄任何题材!
3 任何镜头都可以拍摄任何题材!
4 买能买得起的最好的器材!
5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,所以,先要用光可以花在器材上的钱!
6 镜头后面那个头固然很重要,但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更重要!
7 金属器材永远比塑料的好,分量重的器材永远比轻的好,贵的永远比便宜的好,除非你被人宰了!
8 买器材前一定要冷静,买器材时必须要冲动,这是器材物语的理智与情感!
9 假如一件器材买回不久就后悔了,说明它不属于你,赶紧卖掉止损!
10 假如觉得一件器材该换了,无需考虑,立刻换了,因为到最后你还是会换,结果无非是徒增犹豫彷徨的时间罢了!
11 不用担心贬值,器材不是股票,买器材是使用,不是投资!
12 不用爱惜器材,器材没那么娇贵,它存在的意义是被使用,而非供奉!
13 胶片也属于器材,选择胶片的难度不亚于选择器材!
14 没有一步到位的器材,没有一步到位的系统,除非你是个没有激情的人!
15 测光表对于玩家来说,实用意义远远小于亮骚意义,所以,它很重要!
16 不必介意器材是否防水,我们不是新闻记者,不会在大雨滂沱中抓拍抢拍,防唾沫就够了,这样在你口若悬河地炫耀器材时可以更加肆无忌惮!
17 不要买副厂镜头。Carl Zeiss除外!
xiami.com虾米网上线
zouzhou / Posted in 杂七杂八 on 2008-11-16 / 阅读(7881) / 评论(3) »
www.xiami.com
有些朋友其实已经知道这个音乐网站了,但你们可能不知道它就在杭州,而且就在我住的小区附近。虾米网的Boss南瓜告诉我,16号正式上线,我当然要捧场。

未来也许乐鼠无牙上会有虾米网的应用,目前用虾米的最直接理由就是:发现了好专辑到哪去整张试听?那就去虾米罗。

他们的分享模式比较独特,收藏很多的朋友可以去琢磨琢磨。

还可以制作自己喜欢的播放列表(比如精选集)。

同时,他们正在搞一系列的上线活动(他们的1988),杭州的朋友不妨去看看。海报很有特色~~~

ps:里面的吉祥物——小胖的照片是我拍的,你们说要不要去看看呢。
问卷调查结果和旁白(谢谢大家)
zouzhou / Posted in 杂七杂八 on 2008-11-15 / 阅读(11490) / 评论(18) »
问卷公开1周,总共收到400多份(删了些重复提交的),国内的朋友占了绝大多数(其中有来自新疆塔里木油田的,还有部分诡异可能是火星来的ip)。总之,要感谢你们。

接下来看看结果:

第1题:   你的性别:


虽说来男来女一个样,但是。。。。。原来乐鼠无牙对女生的吸引力一般般啊。

第2题:   你的年龄段:


18~25岁的70.93%,绝对是这里的生力大军(也是互联网的核心支柱),整个来看,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95%以上的份额。40岁以上的有两票,其中一个Shoagazer已经承认作弊。音乐的确是年轻人忙的事情。

第3题:   你目前:
Olympus Zuiko ED 50mm F2 Macro
zouzhou / Posted in 摄影及其工具 » 镜头 on 2008-11-12 / 阅读(8625) / 评论(1) »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原谅我,我实在忍不住要夸一下这个镜头。

之前用过蔡司的标头,对F5.6之后的锐利成像和F2之后的完美虚化印象颇深,但是,有了这个镜头之后,我很坚决地把蔡司给处理掉了。Why?

很严谨地PK过,O记的这个头除了光圈小了点之外,在画质上还没有发现比蔡司差的地方。
锐度:
蔡司完败,Olympus 50mm F2在最大光圈就已经有很高的锐度了(接近蔡司收缩到F4之后的水平),收缩两档之后比蔡司的锐不可挡还要锐不可挡
紫边:
也是蔡司完败,O记表现得很轻微(相比之下)
焦外:
仔细比较了每一档光圈下的散景,两个镜头的表现几乎一模一样。只是要注意:蔡司最大光圈的焦外是很难看的(很愣,只是景深浅而已),F2之后才进入可用范围
近摄:
还用比么,O记这个是微距镜头
畸变:
几乎为零的畸变是微距镜头的基本要求(当然这对出好片子并非是件好事,这里只是就事论事)
眩光:
啊,这是蔡司的死穴(眩光有时候也是件好事,尤其是喜欢lomo的文艺青年们)

以上全是基于实事求是,dpreview上也做过评测,大家可以参考。当然这个头也是有明显缺点的: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
松下和奥林巴斯都是4/3系统的坚贞厂家,之前做过简单的G1介绍见这里

之前只是零星有些G1的样片,在低感光度的时候,画质表现真是优秀,尤其是对红色的表现。于是乎大家纷纷yy,认为松下在感光原件上实现了重大突破。其实,当时看过pcpop上的样片,就发现从ISO 400开始,噪点,确切点来说是黄斑很严重,中灰和暗部看起来很不舒服。可以看这里和Canon 450D的比较

现在好了,G1的评测出来了,在这里:
http://www.dcresource.com/...
【11月12日注:泡泡网的一篇http://www.pcpop.com/doc/0...

要点:
1、套机$800
2、充满电一次可连续拍摄350张左右(作为仅能liveview的相机,还不错)
3、仅有如下4/3镜头才可通过转接环实现liveview自动对焦
分页: 1/2 第一页 1 2 下页 最后页 [ 显示模式: 摘要 | 列表 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