令人失望的Olympus E-3
zouzhou / Posted in 摄影及其工具 » 机身 on 2007-10-17 / 阅读(5705) / 评论(0) »
当Nikon粉丝沉浸在D300的性价比和D3高感光度的优异表现时,当Canon粉丝沉浸在1Ds Mark III的极高像素时,当Sony/Minolta粉丝沉浸在a700的敏捷对焦速度时,Olympus的粉丝,却在家中一边叹着气,一边用着放大镜寻找着各种可以拿得出手的优点。
 
一般来说,大家总不乐意听到自己手头品牌的坏话,于是口水满天飞,强词夺理,最后谁了不服谁。就像当时其他粉丝攻击Olympus系统只有3点对焦的时候,奥粉丝们说“Olympus认为三个点足够了”,结果E3放进去11个对焦点。还有,当时其他粉丝攻击Canon没有实时取景,佳粉丝们说“俺们佳能是走严肃摄影路线的,不是在使用小DC”,结果新机器都加入了live view功能。
 
你说搞笑不搞笑。缺点和趋势都是明摆着的事情,何必遮遮掩掩,死不承认呢。你认为E3是奥的顶级机那就一定晃眼啊?我,奥的老用户了,都看不下去,连写都不想写,拖到现在。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 
我一条条来讲:
 
1/8000秒的快门速度和1/250秒的闪光同步:准专业机以上都是这种配置,E3要是没有那才是稀奇。
 
5张/秒的连拍速度:太离谱了吧!和nikon/canon的中端机相比都没有优势。
 
配上SWD之后,最快的对焦速度:吹吧,美能达和Canon这么说我还信。
 
机身防抖达5级:E510号称自己能降4级,结果呢?两级差不多。
 
TruePic III图像引擎:奥的色彩是不错的,至于降噪性能,看了样片,算不上优异。
 
Live View:有没有E330的A模式?能不能在反光板抬起后实现自动对焦?暂时不得而知。
 
100%取景+1.15倍放大率:奥的粉丝在欢呼,给你们泼泼冷水,你放大倍率再怎么大,4/3 CCD的尺寸就这么点,撑死的马也比骆驼小!
 
支持CF卡和XD卡:不知为何Olympus和Fuji总喜欢折腾些不合群的存储卡格式,当年的SM(SmartMedia)卡就是他们的杰作,后来销声匿迹。这个XD,又贵速度又慢,连Fuji现在都放弃XD了,Olympus还死守不放。
 
机身1万5千RMB的售价:上市时要真是这个价钱,能卖出去几台?[10月30日注:售价公布为12920元。新镜头也即将上市,售价是:ED 12-60mm F2.8-4.0 SWD 6950元;ED 70-300mm F4.0-5.6 2600元;ED 50-200mm F2.8-3.5 SWD 7990元]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 
其实Olympus的用户,决不是专业摄影师,那些人更多的喜欢Nikon或者Canon,因为他们手上已经有了足够的镜头和经验,不会轻易换厂家。Olympus数码单反的主要用户,是那些敢于尝鲜、喜欢小巧机身、喜欢浓郁色彩的业余爱好者。当年靠着超声波除尘、Live View、史无前例的7-14白金头、机身防抖,的确是非常有新意,于是,虽然4/3 感光元件尺寸小,同比噪声明显,俺们认了;4/3 感光元件尺寸小,同比取景器小了一大圈,俺们也认了;E330由于光线分流,取景器极暗,我也认了;机身并没有小多少,我们也认了。只是这一次的E3,太让人失望了。
 
4/3成像圈的大小,注定了不可能达到APS或者135全幅机的动态范围,既然画质上有先天不足,那就更要在其他方面创新。另外,其他厂家机身都可以配上很平价的“一镜走天下”镜头,比如:Nikon 18-200 VR,Sigma 18-200 OS、腾龙18-250等,性价比很高。Olympus呢?只有个天价的leica 14-150,这叫人如何是好?
 
忘了E3吧,越研究它,你会越喜欢同门的E510或者后续产品。把E3留给具有严重olympus情节的死硬分子。
正好,手头有这么两台机器,就拍了些样片对比了下。(拍摄参数一致,请各位相信我的专业精神)
 
清晰度——画面中心位置(100% crop):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 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上:Canon G9  下:Fuji F50
 
清晰度——高感光度(ISO 800,100% crop):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 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上:Canon G9  下:Fuji F50
 
色散——广角端边缘(100% crop):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 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上:Canon G9  下:Fuji F50
 
暗部色彩——暗部提亮(只看颜色,非100%大小):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 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上:Canon G9  下:Fuji F50
 
根据对比:
 
广角端的中心分辨率:G9 略等于 F50
广角端的边缘分辨率:G9 好于 F50
 
同样光圈下,广角端的边缘色散:F50 好于 G9
 
最低感光度时的图像噪声:G9 略好于 F50
ISO 400-800时的图像噪声:表面上看G9噪声比F50多,但是G9 保留更多细节,F50水彩画现象严重(个人不喜欢富士的这种处理)
 
高光部分层次:G9 好于F50
 
暗部色彩:G9 表现很差,几乎完全丢失颜色信息,而F50暗部色彩则保留较好
 
总结一下:
虽然F50和G9并非一个档次的机器,但是鉴于富士F31的优异表现,我对F50的成像还是抱有较大的期望。F50的镜头广角锐度很高,配得上1200万像素的CCD。但是由于单个感光面积的减少,富士Super CCD在高感光度时的优势几乎不再存在。即便是最低感光度,噪声也略逊于G9。相比于当年无比华丽的F31,富士这次是退步了。
 
G9,综合实力很强,机身质感、操作感很好,但是让人无法忍受的是,暗部的颜色信息几乎完全丢失(变成黑白照),对于后期处理很不利。另外,暗部的层次相比G7有明显下降,经常会出现死黑的一片。
 
除了画质,G9的LCD明显偏黄,拍人像时总是让人很疑惑,每次都误认为是白平衡设错了。还有广受好评的安全数字变焦(1.5x 2.0x),我放到PS中对比后发现细节/层次相比原片根本毫无提高,莫非是我的问题?
关于机身防抖和镜头防抖哪个更有效,众说纷纭,最近在网上看到这么个测试结果,贴出来供大家参考。根据数据:新一代的镜头防抖,比如Nikon 18-200 VRII,效果是非常显著的,而机身防抖,有一定效果,但还没有最优秀的表现,期待sony a700的测试。
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
分页: 1/1 第一页 1 最后页 [ 显示模式: 摘要 | 列表 ]